劳动部关于做好1996年元旦、春节期间困难企业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03 05:32:42   浏览:868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劳动部关于做好1996年元旦、春节期间困难企业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

劳动部


劳动部关于做好1996年元旦、春节期间困难企业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
劳动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国务院有关部门:
1996年元旦、春节即将来临,为了贯彻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关于各级政府都要关心困难企业职工和离退休人员,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千方百计解决部分群众生活困难问题的通知》(中办发〔1995〕18号)的精神,进一步落实并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做好
元旦、春节期间困难企业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各级劳动部门要高度重视,抓紧抓好这方面的工作。1996年是“九五”计划的第一年,做好元旦、春节期间保障困难企业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的工作,对于体现党和政府的关怀,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调动他们投身“九五”建设的积极性,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
要意义。为此,各级劳动部门要由主要领导同志牵头,组成专门工作班子,在元旦、春节前对本地区、本部门的困难企业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生活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调查,了解、掌握其总体状况及具体情况,向当地人民政府汇报,会同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地落实有关解困政策,采取有效措施,
解决他们的实际生活困难问题,切实保障困难企业职工和离退休人员月生活费不低于当地民政救济标准。
二、抓紧落实困难企业职工元旦、春节期间基本生活保障所需资金并做好发放工作。各地劳动部门要贯彻“困难企业职工生活保障和分流安置工作座谈会”精神,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国家已规定的各项保障职工基本生活的资金来源政策。要会同企业主管部门督促有条件开立工资预留户的
企业,尽快开立工资预留户;对企业自身确实无法筹集生活费的,要与有关部门积极协调实行地方财政补贴、企业主管部门调剂一部分资金、银行提供一部分贷款的“三家抬”办法;对于参加失业保险的困难企业中基本生活确无保障的职工,经批准可以从失业保险基金中发给救济金。在已
建立“扶困基金”和“送温暖工程基金”的地区,要会同有关部门将其与按现行政策落实的资金统筹使用,充分发挥这两项基金在元旦、春节期间及时保障困难企业职工基本生活和开展生产自救方面的作用。在尚未建立“扶困基金”的地区,要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扶困基金”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三、切实做好元旦、春节期间困难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对已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并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的,社会保险管理机构要按时、按标准支付离退休金;因企业特别困难或濒临破产、不能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的,经当地政府批准,可以采取缓缴措施,元旦
、春节期间,社会保险管理机构要采取措施保证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对未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困难企业,要建议当地政府责成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给予适当帮助,以保障其离退休人员平稳度过元旦、春节。
四、各地劳动部门要在当地人民政府领导下,配合企业主管部门积极组织困难企业职工开展多种形式的生产自救。当前,要着力抓好组织劳务协作、以工代赈、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等项生产自救活动。要会同企业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加强指导,想方设法“牵线搭桥”,为困难企业职工开
展生产自救活动提供帮助和扶持。困难企业的领导要振奋精神,坚守工作岗位,与职工同甘共苦,发动和带领群众积极开展生产自救活动,妥善安排元旦、春节前后的生产和元旦、春节期间的职工生活。
五、各级劳动部门要积极参加当地人民政府组织的“送温暖活动”,与有关部门共同组成元旦、春节期间困难企业职工慰问团组,开展慰问活动。深入了解困难企业和职工家庭的困难,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困难企业职工家里,同时将国家解困工作的政策和
措施直接传达到职工,使他们看到解困的希望,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
六、各级劳动部门要加强劳动关系协调工作,及时发现不安定隐患,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劳动监察机构要加强对企业贯彻执行《劳动法》有关最低工资规定的监察,切实保障困难企业中仍维持正常工作的职工,其所得劳动报酬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对元旦、春节期间出现的集体劳
动争议案件,劳动争议处理机构要按照“快立案、快办案、快结案”的原则从速处理,防止矛盾激化。
关于元旦、春节期间开展困难企业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情况,请各地于1996年3月10日前报劳动部劳动关系与监察司。



1995年11月29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理州州级储备粮管理办法》的通知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大政发〔2006〕16号

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理州州级储备粮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级国家行政机关各委办局(司行社区):

  《大理州州级储备粮管理办法》已经州十一届人民政府第39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六年三月十日









大理州州级储备粮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切实加强州级储备粮管理,有效发挥州级储备粮在全州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根据《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和《云南省省级储备粮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大理州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州级储备粮的管理应当严格制度、严格管理、严格责任,确保州级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和储存安全,确保州级储备粮储得起、管得好、调得动、用得上并节约成本、费用。未经州人民政府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动用州级储备粮。

  第三条 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州粮食局会同州财政局负责拟订州级储备粮规模总量、总体布局和动用的宏观调控意见,对州级储备粮管理进行指导和协调。州粮食局负责州级储备粮的行政管理,对州级储备粮的布点、数量、质量和储存安全实施监督检查,确保粮食安全。

  第四条 州财政局负责安排州级储备粮的贷款利息、管理费用等财政补贴,并及时、足额拨付;负责对州级储备粮有关财务执行情况实施监督检查。

  第五条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大理州分行及其各分支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足额安排州级储备粮所需贷款,并对其实施信贷监管。

  第六条 承担州级储备粮储存任务所在地的县市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应切实加强对州级储备粮的管理、协调和指导工作。承储企业具体负责州级储备粮的经营管理,对州级储备粮的数量、质量和储存安全负责,并依照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州级储备粮各项业务管理制度,并报大理州粮食局备案。

  第七条 州级储备粮的储备规模、数量、品种和总体布局方案,由州粮食局会同州发改委、州财政局拟定方案,报州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八条 州级储备粮的收购、销售计划,由州粮食局根据州政府批准的州级储备粮储存规模、品种和总体布局方案,下达承储企业具体组织实施,抄送州财政局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大理州分行备案。

  第九条 承储州级储备粮的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承储库点符合州级储备粮总体布局要求,距铁路、国道和省道以及重要经济干线公路较近(支线公路控制在10公里以内);

  (二)粮库具有相应规模的有效仓容、储运设施、检化验仪器、粮情检测、通风和熏蒸设施;

  (三)承储库点为法人单位,财务管理好,严格执行粮食信贷和财务政策,人员精干,具有专业保管人员,储藏业务规范,承储中央、省级或地方储备粮业绩良好,保管得当,近3年没有发生新的政策性亏损挂帐或经营性亏损,没有重大损失和责任事故发生,商务信誉良好。

  第十条 符合第九条所列条件的企业,由企业提出书面申请,经州粮食局审查,并与州发改委、州财政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大理州分行商议确定后方可取得承储资格。

  第十一条 州粮食局应会同州级有关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州级储备粮购销存、轮换数量及质量安全等情况,指导承储企业做好储备粮食保管工作,为承储企业做好服务。

  第十二条 州级储备粮原则上收购当地、当年生产的优质粮源品种,质量应达到稻谷国标三级以上、玉米国标二级以上,承储企业应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制定的有关储备粮管理标准和技术规范。

  第十三条 承储企业应对州级储备粮实行专仓储存、专人保管、专账记载,并在粮库墙右上角装订州级储备粮“z”符号标志牌(规格:长50厘米、宽30厘米),保证州级储备粮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质量良好、储存安全。

  第十四条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动用州级储备粮:

  (一)大理州粮食应急预案规定可以动用州级储备粮的情形;

  (二)州人民政府认为需要动用州级储备粮的其他情形。

  第十五条 动用州级储备粮,由州发改委、州粮食局、州财政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大理州分行提出动用方案报州人民政府批准,然后由州发改委和州粮食局根据方案下达动用命令,州人民政府在紧急情况下可以直接决定动用州级储备粮并下达动用命令,由承储企业具体组织实施。

  第十六条 州级储备粮的轮换应当遵循有利于保证州级储备粮的数量、质量和储存安全,保持粮食市场稳定,防止造成市场粮价剧烈波动,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原则。

  第十七条 州级储备粮实行按年轮换制,在正常保管期内,按稻谷三年内轮换完、玉米两年内轮换完的要求,各承储企业原则上每年轮换稻谷储备数量的三分之一,玉米储备数量的二分之一。承储企业每年9月底前将次年的轮换计划上报州粮食局,州粮食局在每年12月底前审核下达次年轮换计划,承储企业根据下达的轮换任务,自主择机、适时组织轮换。轮换计划同时抄送州财政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大理州分行。轮换计划执行情况,除在统计报表单独反映外,承储企业要设立储备粮轮换台帐,真实、动态的反映储备粮轮出、轮入情况。

  第十八条 轮换出入库粮食的价格、时机和销售对象以及入库粮源由承储企业自主确定,轮换入库的粮食数量、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州级储备粮收储有关规定。

  第十九条 州级储备粮的储备费用补贴,由州财政局根据州人民政府核定的储备规模、补贴标准、收储(轮换)计划及验收合格通知书等文件计算,补贴资金从州级粮食风险基金中安排,直接拨付给承储企业。

  第二十条 州级储备粮储存期间费用按每年每公斤补助0.08元,轮换费用按每轮每公斤补贴0.12元,包干使用。收储粮食贷款利息补贴按同期农业发展银行贷款利率计算拨付。

  第二十一条 动销损益的处理。经州人民政府批准动用或销售发生的价差收益,全部缴入州级粮食风险基金专户;发生的价差损失,由州财政负担,从州级粮食风险基金中列支。

  第二十二条 损失、损耗的处理。定额内损耗的处理参照国家有关标准执行;超定额损耗,由承储企业自行承担。发生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损失,由州粮食局会同州财政局审核后报州政府审批核销。

  第二十三条 州级储备粮成本管理。州级储备粮入库成本由州粮食局、州财政局会同州级有关部门根据原始收储价格核定,承储企业必须遵照执行,任何部门和企业无权更改。

  第二十四条 建立州级储备粮食台帐管理制度,承储企业必须按月上报有关台帐数据、财务报表和统计报表等,州财政局每年终办理一次州级储备粮补贴决算,并抄送州级有关部门。

  第二十五条 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州粮食局、州财政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大理州分行按照各自职责,对承储企业执行本办法及有关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检查中,发现州级储备粮数量、质量、储存安全等问题的,应当责成承储企业立即予以纠正或者处理;发现州级储备粮承储企业不再具备承储条件的,应当取消其承储资格。

  第二十六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直至撤职的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

  (一)不及时下达州级储备粮收购、销售、年度轮换计划的;

  (二)给予不具备承储条件的企业承储州级储备粮资格,或者发现州级储备粮承储企业不再具备承储条件不及时取消其承储资格的;

  (三)发现承储企业存在不适于储存州级储备粮的情况不对其限期整改的;

  (四)接到举报、发现违法行为不及时查处的。

  第二十七条 承储企业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大理州粮食局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取消其承储资格;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或建议给予警告直至开除的纪律处分。

  (一)虚报、瞒报州级储备粮数量的;

  (二)在州级储备粮中掺杂掺假、以次充好的;

  (三)擅自串换州级储备粮的品种、变更州级储备粮储存地点的;

  (四)造成州级储备粮陈化、霉变的;

  (五)拒不执行或者擅自改变州级储备粮收购、销售、轮换计划和动用命令的;

  (六)擅自动用州级储备粮的;

  (七)以州级储备粮对外进行担保或者清偿债务的;

  (八)拒绝、阻挠、干涉监督检查人员履行职责的。

  第二十八条 承储企业违反本办法规定,以低价购进高价入账、高价售出低价入账、以旧粮顶替新粮、虚增入库成本等手段套取差价,骗取州级储备粮贷款和贷款利息、管理费用等财政补贴的,由州粮食局、州财政局按照各自职责责令限期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建议给予警告直至开除的纪律处分。

  第二十九条 承储企业违反本办法规定,挤占、截留、挪用州级储备粮贷款或者贷款利息、管理费用等财政补贴,或者擅自更改州级储备粮入库成本的,由州财政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大理州分行按照各自职责责令限期改正或者信贷制裁;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建议给予警告直至开除的纪律处分。

  第三十条 本办法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原《大理州州级储备粮暂行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邮电通信企业邮电附加费会计处理的规定(已失效)

财政部


邮电通信企业邮电附加费会计处理的规定
1997年3月5日,财政部

一、企业应在“通信业务收入”科目下的“邮政收入”、“长途电信收入”和“市内电话收入”二级科目下均增设“邮电附加费收入”明细科目,核算企业收取的邮电附加费。
在“其他应交款”科目下增设“应交邮电附加费”二级科目,核算企业应上交国家财政的邮电附加费收入。
在“实收资本”科目下的“国家资本”二级科目下增设“国家拨入邮电附加费”明细科目,核算企业实际收到国家拨入的邮电附加费。
二、企业根据营业报告单或营业收入汇总表的收方转帐时,借记“营业款结算”科目,贷记“通信业务收入”科目。
邮电附加费收入应交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科目;上交时,借记“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邮电附加费收入扣除有关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后的余额,借记“通信业务收入”科目,贷记“其他应交款”科目;上交时,借记“其他应交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企业实际收到的国家拨入的邮电附加费,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实收资本--国家资本”科目。
三、在损益表中,邮电附加费收入应包括在“通信业务收入”项目中反映,并同时在“市话初装基金收入转出”项目(第4行)下增列“邮电附加费收入转出”项目(第5行)。
“邮电附加费收入转出”项目,反映企业转出的应交国家财政的邮电附加费收入。本项目应根据“通信业务收入”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分析填列。
四、农村电信企业收取的属于农村电话部分的邮电附加费比照上述规定进行会计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