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平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6 07:20:02   浏览:896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平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福建省南平市人民政府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平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南政〔2006〕综1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驻延有关企业:
  为进一步规范我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交易和管理,切实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根据国家和省关于经济适用住房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特制定《南平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暂行规定》,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南平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暂行规定》

南平市人民政府
二○○六年一月十一日
附件

南平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我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交易和管理行为,切实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根据建设部等四部委《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及相关政策,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经济适用住房,是指政府提供政策优惠,限定建设标准、供应对象和销售价格,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房。
  第三条在南平市中心城区(指延平区六个街道办事处辖区)范围内,从事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交易,实施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四条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实行申请、审批和公示制度。
  第五条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为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负责经济适用住房的实施和管理工作。
市发改、规划、国土资源、建设、物价等部门负责经济适用住房有关工作。
  第六条市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应当做好经济适用住房市场需求分析和预测,编制南平市中心城区范围内经济适用住房发展规划,报市政府批准;并会同市发改、规划、国土资源、建设部门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经济适用住房发展规划,做好项目储备。
  市发改部门应当会同市规划、国土资源、建设部门依据经济适用住房发展规划和项目储备情况,于每年11月编制下一年度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投资计划和用地计划,并上报省相关部门。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纳入年度土地供应计划。
  编制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年度投资计划时,其建设规模控制在年度商品住宅开发总量的10%左右。
  驻延直属单位及军队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坚持属地化管理原则,经所属主管部门批准后,纳入我市统一管理。

第二章 优惠政策

  第七条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要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合理布局,实行行政划拨方式供应。严禁以经济适用住房名义取得划拨土地后,改变土地用途,变相进行商品房开发。对公开出让的房地产开发用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建设一定比例的经济适用住房。
  第八条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经营中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半征收。
  收费实行收费卡制度,交费登记卡由市价格主管部门核发。各有关部门收取费用时,必须填写交费登记卡,拒填或不按规定填写的,建设单位有权拒交,并向市价格主管部门举报。任何单位不得以押金、保证金等名义,变相收取其它费用。
  第九条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利率。
  第十条用于个人购房贷款的住房公积金,可优先向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个人发放。

第三章 开发建设

  第十一条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的确立,由市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会同市发改、规划、国土资源、建设部门根据社会需求和年度计划指标提出意见,报市政府审批。
  企业建设经济适用住房,由企业向市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市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会同市发改、规划、国土资源、建设部门组织联审并报市政府审批后,依法依规组织实施。其建设指标从我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年度计划中予以安排;建设用地只能利用本企业存量的非生产用地,同时要留足必要的近期生产发展用地;符合购房条件的职工数量要达到可建设住宅楼栋的规模。
  第十二条经济适用住房开发建设,应当按照政府组织协调、企业市场运作的原则,实行项目法人招标,根据项目招标的有关规定和程序,通过公开、公平、公正招标确定开发建设单位。
  参与招标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具有相应资质、资本金、良好的开发业绩和社会信誉。
  第十三条建设单位应与招标人签订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合同书,凭合同书和中标通知书向市发改部门申请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指标,向市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向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办理供地手续,向市建设主管部门办理施工许可手续,向其它有关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四条经济适用住房要严格控制在中小套型,严禁超大、复式套型。户型一般为70平方米、85平方米、100平方米三种,原则上不能超过100平方米,其比例应合理适度。
  经济适用住房的户型面积和各种户型的比例,经市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核准后,方可开工建设。
  第十五条经济适用住房应当坚持标准适度、功能齐全、经济适用、便利节能的原则,优化规划设计;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积极推广应用先进、成熟、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提高建设水平。
  第十六条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单位对其开发建设的经济适用住房工程质量负最终责任。
建设单位应当向买受人出具《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使用说明书》,并承担保修责任。

第四章 价格管理

  第十七条市价格主管部门为经济适用住房价格主管部门,依法对经济适用住房价格实施管理;市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应当协助市价格主管部门做好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第十八条经济适用住房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保本微利,切实体现政府各项优惠政策。
  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由市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市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计委、建设部《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管理办法》,合理确定基准价格和浮动幅度。开发利润应控制在3%之内,严禁将住宅小区内经营性设施、店面或车库等非住宅用房的建设费用摊入经济适用住房价格。
  经济适用住房基准价格和浮动幅度确定后应通过《闽北日报》向社会公示。
  第十九条经济适用住房销售应当实行明码标价,销售价格不得超过公示的基准价格和浮动幅度,不得在标价之外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

第五章 交易和售后管理

  第二十条经济适用住房用于解决我市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必须严格控制购房对象。购房对象为:
  ㈠具有本市中心城区范围内城镇居民常住户口(含安置的军队人员),无住房或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12平方米以下,且人均年收入低于统计部门公布的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家庭;
  ㈡已购房改房或集资房,但建筑面积未达到闽政〔1995〕40号文件规定的享受面积下限的家庭,或购房后离异的无房方,符合第一项条件的,可享受限制性购房;
  ㈢因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造成房屋灭失的本市中心城区范围内的城镇家庭。
  前款第二项中的限制性购房,是指购房时其享受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的面积,受到比正常购房更加严格的限制。
  第二十一条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应确定享受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的控制面积。
  ㈠符合第二十条第一、三项条件的购房对象,根据其家庭人口确定控制面积,3人以下的家庭为70平方米,4至5人的家庭为85平方米,6人以上的家庭为100平方米。
  ㈡已购房改房或集资房,但建筑面积未达到闽政〔1995〕40号文件规定享受面积下限的,以其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面积与已购住房面积的差值确定控制面积;已购房改房或集资房后离异的无房方,控制面积统一规定为40平方米。
  第二十二条符合条件的购买人只能购买一套经济适用住房,其购房面积应与控制面积相对应,严禁高跳档次购房。购买面积在控制面积以内的,按公示的经济适用住房价格购买;超过控制面积的部分,按同地段同结构商品房价格购买。
  商品房价格,由建设单位委托房地产评估机构评估确定并公示,同时报市价格、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三条购买经济适用住房,超过控制面积部分的价格与同面积经济适用住房的价格的差额,应上缴市财政专户,专项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廉租住房制度的实施。超面积价格差额,以按揭贷款购房的,由建设单位向市财政缴纳;以现金方式购房的,由购买人向市财政缴纳。
  第二十四条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按如下程序进行:
  ㈠申请人向市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领取《南平市居民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审批表》,如实填写婚姻、家庭人口、住房、收入及其它有关情况;
  ㈡所在单位(无工作单位的,由街道办事处)审核申请人家庭状况,签署意见并盖章;
  ㈢申请人将《南平市居民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审批表》、婚姻证明、家庭户口本、收入证明、住房证明、房改情况证明等相关材料一并提交市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
  ㈣由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提出初审意见,规划、国土、建设等部门组成的审核小组复核,并视情进行调查核实,符合购房条件的,在《闽北日报》及申请人所在社区予以公示;公示后有投诉的,要再次进行调查、核实,对投诉不实,符合购房条件的申请人要再版公示;
  ㈤对符合购房条件的申请人,由市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发放《南平市经济适用住房购房证书》,并签注购房地点、时限、控制面积等;
  ㈥申请人持《南平市经济适用住房购房证书》向建设单位购买经济适用住房。
  第二十五条申请人购房资格,按照急困优先、申请时间次先、同等情况抽签的原则确定。
  第二十六条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的,除符合《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规定外,还应当提供《南平市经济适用住房购房证书》。
  第二十七条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后,应按规定办理权属登记。在《房屋所有权证》和《土地使用权证》上应予注明“经济适用住房”字样,并载明以经济适用住房价格和以商品房价格购买的面积。
在办理房屋权属登记时,属超面积购房的,应提供由市财政部门出具的超面积价格差额缴款发票。
  第二十八条已购经济适用住房,只能用于自住,严禁出租。
  第二十九条经济适用住房在取得《房屋所有权证》5周年后,方可上市出售。上市出售实行准入审批,由市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办理准予出售手续后方可向产权交易部门申请过户。
  出售时,应根据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土地出让金和收益分配管理的若干规定》缴纳土地出让金。
  第三十条鼓励建设用于出租的经济适用住房,向符合条件的家庭出租。租金标准由市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市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在综合考虑建设、管理成本和不高于3%利润的基础上确定。
  第三十一条经济适用住房的物业管理,按《物业管理条例》规定执行。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二条严禁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交易违法违纪行为,各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查处力度。对未经批准、擅自改变经济适用住房用地用途的,由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处罚;擅自提高经济适用住房销售价格或租金标准的,由市价格主管部门依法进行处罚;擅自向未取得资格的家庭出售、出租经济适用住房的,由市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责令建设单位限期收回,不能收回的,由建设单位向市财政补缴同地段经济适用住房与商品房价格差,并对建设单位的不良行为依法进行处罚。
  第三十三条对将所购经济适用住房出租经营,或以弄虚作假、隐瞒家庭收入和住房条件手段骗购经济适用住房的,由市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追回已购住房或由购买人按市场价补足购房款,并可提请所在单位对购买人进行行政处分;对出具虚假证明或未严格履行审查责任的,由市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提请有关部门追究单位主要领导及直接责任人责任。
  第三十四条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或有其他妨碍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工作秩序的,要依法追究其直接领导和有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各县(市)可参照本规定制定当地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具体规定。
  第三十六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此前已经购买的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须按本规定执行,其余仍按原有规定执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公安部、教育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严厉打击严密防范传销活动的紧急通知

公安部、教育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公安部、教育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严厉打击严密防范传销活动的紧急通知


公通字〔2004〕63号


  近一个时期以来,全国各地传销活动屡禁不止,愈演愈烈。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以欺骗、暴力和人身控制为手段,强制“洗脑”的传销活动,特别是重庆、湖北、浙江、海南等地接连发生高校学生被骗参加传销活动,人身安全受到危害的事件。还有些外国公司企业以各种名义,打着各种旗号在我国大肆进行传销活动,比如,美国世界网络基金公司利用“网络基金”在我境内大肆传销。对此,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严厉打击传销活动,实行综合治理,切实加强宣传预防工作,防止群众上当受骗。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精神,切实做好严厉打击、严密防范传销活动工作,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传销活动的严峻形势和严重社会危害性,切实增强严厉打击、严密防范传销活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传销活动传入我国以来,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弱势群体,特别是下岗职工、农民等低收入群众渴望快速致富的心理,以高额回报为诱饵,编造事实,混淆视听,大肆进行传销活动,严重扰乱了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为此,国务院1998年发出了《关于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通知》(国发〔1998〕10号),全面禁止了各种传销和变相传销行为。但是,传销活动仍屡禁不止,特别是2003年以来,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出现回潮趋势。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全国工商系统查处传销和变相传销案件2253件,捣毁窝点16078个,清查传销人员10余万人次,移交司法机关处理案件234件,涉案人员1600余人。传销的手段和方法也在不断翻新和变化,从早期的传销商品发展到传人头,甚至只传销所谓“现代营销理念”;从单纯利用人际关系发展网络到利用职业、旅游等中介作为载体;从以欺骗为主发展到以暴力和人身控制下的强行“洗脑”;参与人员从农民、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逐步向大学生、复转军人、国家公务员等文化程度高、年龄层次低的社会群体发展。极少数组织者借此聚敛财富,绝大多数参与者成为受害者。由于传销产品的价格远远高于产品的本身价值,所谓高额回报只是组织者编造的谎言,大部分参与群众根本得不到回报,入会的费用也往往被席卷一空,使本来就贫困的生活雪上加霜,致使子女辍学、亲友反目,上访请愿、围攻政府机关、堵塞交通的事件屡有发生,少数参加者为挽回损失,甚至走上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的道路。更为严重的是,一些传销组织者为了最终达到掠夺金钱的目的,对参加传销人员反复“洗脑”,实行精神奴役,使传销活动已经演化为一种有组织、有纲领、有体系的不法活动,成为经济领域里的“邪教”组织。这种活动的蔓延发展,不仅严重扰乱经济秩序,侵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社会稳定,而且传销组织极易被敌对势力和别有用心者利用蛊惑,演变为政治异己力量,危及政权巩固。对此,各级公安机关、教育行政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必须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充分认识传销活动的严峻形势和严重社会危害性,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高度出发,以对党、对人民、对法律高度负责的态度,主动出击,打早打小,严厉打击、严密防范传销违法犯罪活动,决不使传销违法犯罪活动做大成事,形成气候。

  二、加强领导,全面动员,周密部署,坚决遏制传销活动发展蔓延的势头

  针对当前传销活动蔓延发展的严峻形势,公安部、教育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决定从现在起到今年年底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一次严厉打击传销活动的集中统一行动。各级公安机关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开展相关工作。要抓紧进行摸底排查工作,通过发动群众、有关部门移送及侦查手段发现等多种渠道,全面掌握本地区传销活动的总体情况和动向,于2004年9月20日前逐级上报公安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对高校学生参与传销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清查,及时将被传销组织控制的学生情况和参与传销的学生所了解的传销组织情况提供给公安机关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传销活动形势严峻的地区,要梳理并确定出重点案件和重点骨干分子。对已经确定的重点案件和重点骨干分子,要组织精干力量,尽快侦办,抓捕犯罪嫌疑人,解救人身受到控制的受骗群众,尽可能地为受害群众挽回经济损失;对于案件情况复杂,尚不能明确传销网络的,要加强线索经营和案件侦控工作,在充分掌握关键证据和犯罪团伙情报的基础上,选择有利时机,主动出击,适时破案;对于负案在逃的犯罪嫌疑人,要逐案列出名单,落实缉捕措施;对于案情重大、涉及地域广的案件,要及时将有关情况通报涉案地,并报上级公安机关,采取集中统一行动,稳、准、狠地打击传销组织的头目和骨干分子,一举摧毁传销组织网络。形势较好的地区,要进一步做好基础工作,注意及时发现苗头,并做好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宣传教育和预防工作,消除社会隐患。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把打击传销作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工作,作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与公安等有关部门的配合,协同作战,共同做好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工作。以取缔聚集窝点为重点,严厉打击以“拉人头”为主的传销和变相传销欺诈活动。根据举报、投诉、日常巡查等渠道,排查线索,及时处理;对跨地域的传销活动,组织统一行动进行查处;对社会影响大、涉案地区广、严重危害社会稳定、破坏经济秩序的传销和变相传销大要案件,会同公安等有关部门,联手进行打击;严惩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组织者、骨干分子,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禁止利用互联网从事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严肃查处国内企业以及境外传销企业入境从事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严格依法查处转型企业从事传销、违规培训、违规雇佣推销人员等行为。广西、广东、河北、河南、吉林、辽宁、山东、山西、江苏、四川、重庆、北京等重点地区要具体研究部署,加强对城乡结合部和外来人口集中地区的监管,加大对案件易发、多发地区的监控,对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反映较为突出的地区进行全面清查,对辖区内问题突出的地区和反映集中的传销组织限期进行清查整治。非重点地区要继续保持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的高压态势,防止传销组织从其他地区流入,遏止传销活动蔓延发展,同时加强对流出人员地区的宣传和返乡的上当受骗人员的教育工作。

  在工作中,对“武汉新田”、“深圳文斌”、“王牌88”、“美国远程教育”、“美国互联网基金”、“美国世界网络基金公司”等传销和变相传销组织的违法活动,一经发现,坚决予以取缔。对发现的诱骗在校学生参与传销和变相传销的案件,从速查处,严惩组织者。

  各级公安机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领导同志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亲自听取汇报,研究情况,制定方案,督促检查各项措施的贯彻落实。各级公安机关要实行全警动员,经侦部门要积极发挥主力军作用,打好攻坚战,全力做好重大案件的查破和缉捕犯罪嫌疑人工作;治安部门要结合重点人口、特种行业、出租房屋管理,注意发现犯罪线索,协助、配合经侦部门做好对传销公司及其产品、生产基地的查封、取缔及传销者的遣返工作,积极预防和制止由此引发的各种不安定事端,严厉查处拒绝、阻碍公安机关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执行公务的违法犯罪行为;出入境管理部门要协助经侦部门做好对外籍犯罪嫌疑人的查控工作等。上级公安机关要切实加强检查指导力度,适时派出工作组,检查指导战役行动,督办案件的查破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各级公安机关要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不同地区公安机关之间要切实加强情报信息交流工作,特别是在追捕犯罪嫌疑人、调查取证、追缴赃款赃物等方面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加大打击力度。

  三、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打击传销违法犯罪活动,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难度较大的工作。要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本地区的传销情况、严重危害及其发展蔓延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综合治理的政策建议,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领导。各级公安机关、教育行政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促进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要认真执行国务院《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加强公安机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建立情况通报、案件移送、联席会议等一系列协作机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及时将涉嫌犯罪的案件和线索移交公安机关,对于重大传销组织的查处要提请公安机关提前介入,固定证据,防止犯罪嫌疑人脱逃。公安机关要积极配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查处工作,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移交的涉嫌犯罪案件和线索要认真受理,积极调查,及时反馈有关情况;对经调查发现其中不构成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对于高校学生群体参与的传销活动,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开展说服和劝返工作,要发动、教育学生积极提供传销组织的线索,协助公安机关的调查取证工作。各级公安机关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本着“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积极探索,共同研究,从企业注册和监督、流动人口管理等方面入手,建立防范和打击传销活动的长效机制,巩固打击成果。对于侦办涉嫌犯罪案件中遇到的取证和法律适用问题,各级公安机关要及时与检、法机关联系,确保证据充分,打击有力。要积极加强与房管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切实加强对房屋出租的管理。要充分调动居委会和村委会的工作积极性,利用其熟悉辖区情况等优势,提高预警和防范能力。

  传销活动流动性大,涉及面广,参与人员多,既有少数为首策划分子,又有大量受骗群众,工作中要注意研究相关法律法规,准确把握执法尺度,正确理解和处理好维护法制、维护稳定、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与慎用警力、慎用武器警械、慎用强制措施的关系,要本着严惩传销头目,摧毁传销网络,教育广大群众的原则,既要严厉打击传销活动,又要防止打击面过宽。对于那些顽固不化的传销组织头目和骨干分子,要及时缉捕归案,迅速查清犯罪事实,坚决打击;对于一般的参与者,特别是对那些上当受骗、情绪激动的群众,要重在疏导劝解、批评教育,防止因情绪激化形成群体性事件,把矛盾解决在初始阶段和萌芽状态;对于那些滞留他乡的传销者,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遣返安置工作。要及时将被遣返人员一一登记,并通知其所在地公安机关,所在地公安机关接通知后应立即通知其所在学校、企业、居委会或村委会,落实帮教措施。

  四、切实加强宣传教育等防范工作,提高全社会的防范意识

  在这次集中统一行动中,各级公安机关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打击少数、教育多数、加强预防的工作思路,多渠道、多层次、大声势地开展宣传工作。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主动与宣传、教育、新闻等主管部门联系,精心设计宣传方案,既要充分发挥电视、报纸、互联网、广播等新闻媒体主渠道的宣传教育作用,又要充分利用召开大会、举办讲座、受骗群众现身说法、车辆巡回广播、散发资料等贴近群众的宣传形式,大力开展防范传销的宣传教育活动,形成声势浩大的严打氛围,充分显示打击传销活动取得的战果,体现党和政府坚决惩治犯罪,维护经济秩序,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决心。要通过宣传教育,使传销活动的欺骗性和严重危害家喻户晓,使广大群众自觉拒绝传销的意识明显增强,防骗能力得到提高,形成广泛的打击防范传销活动的群众基础。

  要充分发挥各级工会、妇联、团组织等群众组织和学校、居委会、村委会在防范传销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及时向他们通报本地传销活动的形势和执法机关打击处理情况,并提供宣传材料,提出防范建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教育预防工作,结合已发生的案件在各高等院校进行全面宣传教育活动,要认真分析研究高校学生参与传销活动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严密防范传销活动向中小学生蔓延。特别是近期,各级公安机关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教育部公安部关于加强高校学生管理禁止学生参与非法传销活动的紧急通知》(教学〔2004〕8号)精神,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主动与各高等院校联系,举办打击防范传销活动的专题讲座,防止学生参与传销,进一步扩大宣传教育效果。

  各地公安厅(局)、教育厅(教委)和工商行政管理局接此通知后,请立即报告党委、政府,并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贯彻执行情况及时上报。


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泸州市重大投资项目跟踪服务制度的通知

四川省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泸州市重大投资项目跟踪服务制度的通知

泸市府发〔2007〕54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
《泸州市重大投资项目跟踪服务制度》已经市政府第4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区县、本部门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七年十月二十三日


泸州市重大投资项目跟踪服务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贯彻落实省政府优化政务环境,全面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的有关精神,创优发展环境,提高我市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推动重大投资项目的进展,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集中整治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决定》(泸委发〔2007〕5号)和《关于开展集中整治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实施意见》(泸委发〔2007〕21号),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重大投资项目是指泸州市实施西部大开发暨重点建设领导组根据《泸州市重点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泸市府发〔2006〕15号),按照相关程序确定的项目。
第三条市委、市政府成立的泸州市实施西部大开发暨重点建设领导组是我市重大投资项目的协调服务机构,领导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重点办)设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其工作职责是:
(一)具体行使对全市重大投资项目的总体协调、跟踪服务、监督和检查工作;
(二)牵头承担全市重大投资项目的规划、储备、筛选、汇编,年度目标任务的安排,及项目实施情况汇总分析上报等工作;
(三)负责泸州市重大投资项目建设奖惩方案的制定和组织实施。
第二章服务内容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为在本行政区域内进行重大项目投资者设立“绿色通道”并提供优质服务。凡属我市的重大投资项目,市重点办将为其颁发《泸州市重大投资项目卡》,项目投资者在办理相关审批手续时,持卡享受“绿色通道”提供的优质服务。
“绿色通道”优质服务内容:为重大投资项目提供快速、高效、便民的服务:一是特事特办,加快办理;二是简化程序,变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三是缩短时限,各审批环节的办理时间按现行时限的标准尽量进行压缩;四是需要国家和省审批、核准的项目,市重点办要指定专人跟踪服务,协调配合,直至办结手续。
第五条各相关部门要认真落实我市出台的一系列投资优惠政策,各级规划、财政、国土、电力、交通、市政公用等有关部门,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重大投资项目的用地规划、资金拨付、电力供应、物资运输、供水、供气等配套条件,在各自职权范围内优先考虑,并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提供相应指导和高效服务。
第六条市政府、各区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在争取和安排各种财政性资金时,要充分体现对重大投资项目的倾斜和支持。
第七条市级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应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供地政策的条件下优先满足市重点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用地,保证用地指标的落实,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市重大投资项目用地原则上按全国统一制定的最低价格供地。
第八条收费单位在向项目业主按政策收费时,必须出具有效的收费文件及物价部门颁发的《收费许可证》。收费标准有幅度的,一律按低限标准执行。
第九条市重大投资项目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涉及的有关部门要负责做好项目的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等外部配套工作,协助项目业主做好生活物资供应和施工区域的社会治安等工作。
第十条由市重点办牵头,通过网上、会议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向社会发布重大投资项目信息,争取多种信贷资金支持,吸引外资和民间资金的投入。
第十一条改革和规范行政检查行为。实行联合年检制度,扩大免检范围,对没有法律法规规定依据的年检一律取消。规范对重大投资项目的行政检查,同一部门不得对重大投资项目进行多次重复检查,对同一事项不得在同一年度重复检查。
第十二条规范各种收费行为,任何单位和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向重大投资项目摊派、索要赞助,以及要求支付其他不符合规定的各种费用;不得干预重大投资项目建设和强制要求接受指定服务;不得强迫参加学会、协会等组织和收费性质的会议、培训、考察、检查评比活动。
第三章保障机制

第十三条建立协调服务机制
(一)市重大投资项目的日常协调服务工作,按照分级负责原则,遵照下列规定执行:
1.国家、省在泸重大投资项目的日常协调与服务,由市重点办、市级相关部门和相关区县政府负责;
2.市重大投资项目中市属项目的协调与服务,由市级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负责,项目所在区县协助;
3.市重大投资项目中区县项目的协调与服务,由区县政府负责。
(二)建立与有关职能部门的通气制度。每年的重大投资项目一经确定,由市重点办及时向项目涉及部门通报,让各职能部门提前启动服务程序。
(三)建立市委市政府领导定点联系市重大投资项目责任制度,强化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指导、督促、协调和推进力度,为项目推进提供领导保证。
(四)对重大投资项目需协调事项,每季度定期由市重点办汇总,提请泸州市实施西部大开发暨重点建设领导组协调解决。遇突发重大事项随时由市重点办提请泸州市实施西部大开发暨重点建设领导组协调解决。
(五)加强与在泸投资业主的沟通。市政府每年年终召开投资者座谈会,当面听取项目业主的意见和建议,督促相关部门和单位改进工作,更好地为投资者服务。
第十四条建立督查通报机制
(一)市重点办每月汇总和分析重大投资项目情况,通过党政网或书面等形式送有关部门,并将市领导牵头负责的项目情况独立汇总书面送达相关市领导。
(二)市重点办将会同市委、市政府目督办每两月对项目涉及解决的问题以电话、行文等多种形式进行督办。对协调服务不力的部门,提请市政府予以通报批评。
第十五条建立目标考核机制
将市重大投资项目跟踪服务工作纳入市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体系。考核依据为市委、市政府年初正式下达的当年泸州市重大投资项目及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其考核等级为:完成、基本完成(完成目标任务80%以上)、未完成;对各区县、市级职能部门考核等级为:优质服务单位、称职、不称职。
市重大投资项目的服务单位,年末应写出总结报告。由市重点办根据其年度分管的重大投资项目完成情况或服务情况、信息报送情况和协调解决问题情况、业主的反映等进行综合考评后。将考评初步意见报送泸州市实施西部大开发暨重点建设领导组审定。并将最终结果报市委督查室和市政府目标办,作为年终目标考核依据。
第四章奖惩机制

第十六条市政府根据市重点办考评结果,对完成项目建设目标任务提供优质服务的单位予以表彰奖励。市政府在每年的重点建设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金额,作为完成重大投资项目建设服务奖励资金,对为项目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适当奖励。具体奖励方案由市发改委、市重点办、市财政局提出,报请泸州市实施西部大开发暨重点建设领导组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十七条各区县和市级相关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追究责任。
(一)在重大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监管不力出现严重违反廉政建设或出现重大安全、质量、环保事故的;
(二)在重大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服务不到位、工作不尽职责,项目建设受到重大影响的;
(三)对违反国家、省、市有关规定,擅自截留和挪用重大投资项目建设资金的;
(四)在重大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其它违法违纪行为。
第十八条对违反本制度第十七条规定的单位和部门及有关责任人员将视其情况依据相关规定分别给予以下处置:
(一)通报批评;
(二)扣减目标奖励分值;
(三)对构成违纪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四)对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九条各区县和市级有关部门应以本服务内容为依据,结合本区县本部门的工作实际,制定配套的跟踪服务实施细则。
第二十条本制度从发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此前有关市重大投资项目服务的制度,凡与本制度相抵触的,均按本制度执行。